第(2/3)页 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 “好吧,之前准备去西湖,现在,我改变方向了,我去庐山。” “去庐山的+1,之前一直就想去庐山的,但一直也没去,这一次怎么说也要去庐山。” “哈哈哈,我就要去看看庐山的真面目。” “那你得在庐山呆个最少两天,要不然,庐山的真面目你可是看不完全。” “两天也够呛,真要完整的看完庐山,最好呆个七天……如果条件允许的话,去庐山租一个民宿,在庐山那里住上一两個月,估计,才能真正的了解庐山真识面目。” “那是必需的,毕竟,庐山可是横看成岭, 侧看成峰……远近高低都不一样。” “别说了,就冲这一首诗,说什么也要去庐山。” 要说一首诗对于一个景点的影响有多大呢? 有的时候其实很难统计出来。 但是。 如果一个景点没有一首知名的诗作流传出去,那显然这个景点也不怎么样。 看看五岳当中,最为吃亏的就是衡山与恒山了。 他们虽然同是五岳之一,虽然也算是很知名,但却因为没有特别知名的诗作,所以并不是旅游热点。 所以。 原本庐山就很火,在这一首《题西林壁》,在一句【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】当中。 庐山想不火爆都不行。 至于李菊生担心的,庐山这一次在几十个电视台黄金时间打出来的广告,可能会连门票都亏进去。 虽说这确实会亏不少。 但…… 谷籃 庐山又不是做一次性生意。 今年游了庐山,明年还可以游,明年游了,后年还可以。 《题西林壁》这一首诗只要传播至全国各地,那庐山以后碰到黄金周的时候,要不要打广告都无所谓了。 因为到时候,只要一想到旅游,估计大家脑海画面当中自然就会想到庐山。 …… “陈凡,十一去哪?” “哪也不去。” “不去哪走走吗?” “我都刚从庐山那边回来,打算休息一下。咦,叶子姐,您十一不是放假吗,准备去哪里?” “没打算去哪,就在家休息。” “不会吧,不去外面看看?” “想是想,主要是现在十一旅游的人这么多,走出去都是看人头。” “也是。” “对了,豆豆说反正也不去哪里,就说来家里吃饭,一会你来二楼,你也来帮帮忙。” “好喽,以叶子姐您的厨艺,这次有口福了。” 挂掉电话,陈凡来到了二楼。 这会儿豆豆也在。 看到陈凡,白豆豆却是亲切的叫了一句:“凡哥好。” “豆豆,嘴蛮甜的嘛。” 正准备伸手摸摸叶子的头,被叶子姐一瞪,陈凡有些尴尬的说道:“这个,这个,豆豆,你也没去哪玩啊。” “师姐说现在外面都是人,天气也热,正好来师姐家蹭饭。” “哈哈,我也是。” 第(2/3)页